热线电话

实时新闻

国家倡导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其背后的四大农业产业链机遇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9日  阅读次数:   次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舞台,农业领域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浪潮?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


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及时应用科技创新成果

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布局产业链

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围绕战略任务科学布局

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芯片,自主可控筑基石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种子这个农业“芯片”,内蕴着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我国于2021年起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明确“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总体安排,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项行动。


作为种业振兴行动的“第一仗”,2021-2023年,我国用3年时间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摸清了种质资源家底,共新收集农作物资源13.9万份、畜禽资源27万份、水产资源12万份,而且抢救性保护了一批濒危珍稀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是否拥有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种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水平。目前,我国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阵型已初步构建,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优势企业,形成了种业振兴骨干力量。在国家一系列好政策带动下,种企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2022年,我国农作物种子出口额达2.6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0%。“走出去”,开拓全球市场也是必由之路。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宁夏区委会主委王春秀建议,提升种企综合国际竞争力,需要相关行业部门聚焦国际种业市场发展,加强对我国种业“走出去”的布局研究,进一步深化我国种业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行业规划,为种企“走出去”提供政策指引。同时,应当鼓励有条件的制种企业在境外建设种子基地,一方面更好地为境外客户提供便利服务,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并提升我国种企影响力。


未来,种业发展、种企发展无疑将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一大亮点。


金戈铁马,驰骋阡陌兴农桑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


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全国安装北斗终端农机已达220万台,植保无人机总量近20万架,年作业面积突破21亿亩次。


当前,农业生产各领域对农业机械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机行业供给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依然突出。例如,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微型小众机械发展一直在“艰难爬坡”。


数据显示,我国丘陵山区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加快丘陵山区适用的特色作物专用机械供给,补齐微小型农机具创制短板,不仅是丘陵山区农业生产一线的迫切需求,更是答好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答题。


研发和制造是农业装备产业链中的两个重要环节,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完成从科技成果到产业转化的跃升,同时离不开行业头部企业的示范带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农机装备领域涌现出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应明显、创新程度较高的企业集群,成为推动新技术、新装备的主力军。


当然,构建现代化农机装备体系,不仅是一个长期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更适宜的应用场景,以一体化的思维,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探索确定适合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情的发展道路。


强农重器,耕山耘海添动力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提升储备安全水平,出台首部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并取得良好开局。


现代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攻克的“新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


例如,在畜牧业中,立体化设施养殖越来越多,最典型的就是楼房养猪。高层楼房养猪能够极大节约土地资源,加之配备全流程高效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智能化水平。


在设施渔业领域,水质监测仪、智能投喂机等设备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可见,现代设施农业能够极大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是“大食物观”下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需要挖掘的新“蓝海”。而如何挖掘这一“蓝海”,成为农业产业探索的重点。


超级大脑,数农融合立潮头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提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植物工厂”、智慧养鸡场、智慧化鱼塘……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正在深度融合、加快迭代,覆盖种植、畜牧、渔业等各行业,贯通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管理、服务各领域。专家认为,发展智慧农业,不同地区都有潜力,不同行业都有前景,大、小农户都有干头,关键是要根据各类场景需求,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例如在畜牧养殖领域,智慧农业在破解精细化管理和疫病防控这两大难点上,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在智慧农业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智能装备等领域应加强自主研发和推动国产化,这有利于降低成本。


诚然推动智慧农业落地还面临不少困难,包括,乡村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覆盖率还有待提高,没有足够的大数据支持,此外,研究成本、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也是影响智慧农业普及度的关卡。


对此,除了专项补贴的实施,加强对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之外,在智慧农业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智能装备等领域加强自主研发和推动国产化,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这些需求和趋势都将成为未来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背景,也是未来农业投资的新图景。

附: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征集令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蓝皮书课题组、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和美幸福乡村(北京)建设有限公司等相关媒体和行业组织单位,启动实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2023—2025年)》,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基地,广泛宣传各地的文明风尚、产业发展、和美乡村等典型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马培华,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十四届全国人大常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刚,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张天佐,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主席刘坚,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原农业部总农艺师、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草局原副局长刘东生等领导现场致辞,并对乡村振兴品牌节作出重要批示。

  展乡村振兴壮丽风采,聚农业强国澎湃力量!为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展示各地“五好两宜”和美乡村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效和崭新风貌,开展第三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五好两宜”为基本标准,开展以“富裕、生态、美丽、健康、智慧、平安、文明和奋进乡村”为重点内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第三次征集活动,结合联合编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评价标准》,推进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协调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征集对象和条件

  以县区级单位为征集对象。

  围绕“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经营好、乡风好、宜居宜业”的“五好两宜”的目标,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建设有效途径。

(一)党建引领

(二)产业兴旺

(三)生态优美

(四)治理有效

(五)特色显著

三、征集方式

  本次宣传征集活动面向全国,采用推荐与自荐两种方式。

(一)单位推荐征集

  各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或组成部门、中央新闻单位及其所属部门、全国及地方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可以推荐本行政区域内、联系报道过、服务范围内的示范基地。

(二)自荐征集

  可以通过自荐方式参与征集。

四、征集资料

一)文字材料

1.填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表》,推荐单位需标明并盖章。

2.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材料一份(通讯体裁,600字左右,适合对外宣传),可额外附加文字材料。

(二)图片资料

1.展示乡村产业、环境、人文、生活现状的图片一组(5-10张);

2.反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建设过程的图片一组(5-10张);

3.作品不限拍摄设备(手机、相机均可),JPG格式,每幅作品应大于2M,不超过10M。

(三)视频资料

自主选报,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MP4格式,清晰度不低于720P。电子版请于2024年7月15日前,发送到《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指定邮箱13801221307@139.com。推荐表加盖公章后发送电子版。上述资料必须真实,不得虚构和夸大。

五、征集程序

1.登记初审

2.组织初选

3.复核确定

4.发布宣传

六、联系方式

申报负责人:韩主任

电话:13801221307

邮箱:13801221307@139.com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

和美幸福乡村(北京)建设有限公司

2024年4月15日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表

申报名称

请填写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单选

£政府机关 £科研单位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 £军队系统 £个人 £其他

申报类别

 

£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人才振兴典型案例

£文化振兴典型案例

£生态振兴典型案例

£组织振兴典型案例

£社会责任典型案例

£品牌兴农典型案例

£科技强农典型案例

£名企助农典型案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

单选,最终类别可能以实际情况调整。

单位负责人

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人

姓名


联系电话

需电话畅通以便核实信息

通讯地址


推介词

25字以内,一句话概括推介案例。品牌兴农典型案例请提及品牌名称。用于乡村振兴品牌节及案例汇编,请慎重对待。参考:培育莱阳味道千亿集群,探索业兴民富莱阳路径

推介官


案例简介

请以【申报名称】为对象进行填写。

1000字以内,是专家推介评审及案例汇编的重要参考。

建议从案例背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创新思路和创新做法等方面进行填写。

案例图片

1-3张,请确保图片高清且无侵权情况。企业可上传一张高清版logo图片。

单位声明及

授权书

本单位/本人,蓝字请替换申请参加《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承诺合法有效存续,提交的信息资料真实无误。保证参加活动期间无违反公序良俗行为、无违法犯罪行为。

授权人:本单位/本人,蓝字请替换,授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为被授权人,享有相应著作权的图片(以下简称授权作品),授权事项如下:

1.授权权利及授权内容:

授权人授权被授权人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所拍摄的影视、视听节目、网络节目中;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或者被授权人关联主体的网站中;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自行或联合第三方的出版物、刊物中;以其他合理且符合行业惯例的使用方式使用授权作品。

2.授权期限和授权地域范围:

授权期限为永久,授权地域范围为全世界。本款约定是指仅在本授权书约定的范围内,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可以永远在全世界使用授权作品制作节目、出版物,也可以将含有授权作品的节目、出版物在全世界范围内永久进行发行(如在网络或者境内、境外的电视台播出),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授权人同意,被授权人就上述其拍摄或制作的影视节目、视听节目、网络节目、出版物、刊物等享有完整的著作权,有权自由使用并处分上述影视节目、视听节目、网络节目、出版物、刊物等。

授权人保证享有充分完整的权利向被授权人进行上述授权,保证授权内容不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规定或者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的情况。如存在上述情况,授权人将独立承担相应责任,如因此给被授权人造成损失的,授权人应负责赔偿。

特此授权。

申报单位/授权人:申报单位/个人,蓝字请替换

                                 签章:           

2024      

推荐单位

县处级以上单位或本地农业主管部门

单位联系人

姓名


联系电话


职务/职称


推荐意见

上述材料完整有效,符合本次征集活动申报条件,特此推荐!

推荐单位:县处级单位以上或本地农业主管部门,蓝字请替换

签章:           

2024      

申报步骤:填写表内信息及盖章后扫描为PDF电子版,将此表的WORD版本及PDF版本上传到申报入口页面,文件命名方式:【申报奖项名称+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