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实时新闻

陈邦勋:规划引领谋发展 统筹协调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4日  阅读次数:   次

规划引领谋发展 统筹协调促振兴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 陈邦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内外部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对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乡村振兴抓什么、怎么抓。我们深刻感到,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反映了新阶段三农发展规律、农民期盼期待,体现了发展趋势与要求,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举措更加务实,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明确遵循。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工作主线和“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统筹抓研究做分析、抓规划拟对策、抓统筹建机制、抓示范做专项,求真务实全面提升发展规划工作水平,为农业农村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农业强国建设。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的启动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抓研究,编规划,推动各项工作见行动、见实效。加强战略研究。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着眼到2030年,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重点领域,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形成一批前瞻性、实用性研究成果,谋划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快规划编制。制定实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建立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分工,推动任务有效衔接、部门合作协作。指导各地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农业强市、农业强县。落实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分品种分区域落实增产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让城乡居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
强化分析研判,提升决策参谋水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处在深刻转型之中,农业农村外部形势复杂多变,迫切需要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对策性分析调研,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聚焦重点定期分析。高质量开展季度、年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把握发展现状和趋势,剖析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紧盯热点及时分析。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需形势、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节粮减损等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跟踪研判,为出台针对性措施提供支撑。突出亮点强化宣传。通过新闻发布会、权威访谈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出权威声音,回应关切,有效引导预期,营造合力推进三农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强化统筹协调,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必须强化统筹,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健全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强化部门配合,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落实落细各项任务。强化考核。推动开展省级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对省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以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压紧压实责任。典型示范。创建一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指导各地创建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分区域分类型探索创建路径,加强宣传推介,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提升。
强化分类指导,促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各类主体支持,使脱贫地区形成一批帮扶产业。这些帮扶产业种类多、数量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分门别类、因地因村因业因企具体指导。要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分类指导帮扶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巩固一批。支持市场前景广、链条较完备的帮扶产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进产销精准衔接,创响区域公用品牌,促进融合发展。升级一批。支持资源有支撑、发展有基础的帮扶产业,加快补上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升级田头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促进加工增值。盘活一批。推动采取租金减免、就业奖补、金融信贷等措施,支持暂时出现经营困难或发展停滞的帮扶产业纾困。调整一批。及时调整发展难以为继的帮扶产业,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立足实际规划发展新产业。
突出生态循环,促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低碳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推广绿色技术促进小循环。推动加快研发推广适宜循环共生的品种技术、肥料机具,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粮畜菌果等生态种养,促进清洁生产,带动提质增效。推进种养结合促进中循环。以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为抓手,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指导地方统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种养适配、生态循环,实现农业废弃物应用尽用、能消则消。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大循环。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基地,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探索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主导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
突出平台建设,打造农业现代化标杆。近年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中,先后打造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平台载体,初步形成以园区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新格局。下一步要以平台载体建设引领政策落实落地,打造试点示范金字招牌。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聚焦粮油糖胶、肉蛋奶、种业、设施农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和行业,以推进产业集聚为重点,高质量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融合化产业业态,创新紧密型联农机制,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指导各地建设一批省级、市县级产业园,形成强园带动强县、强县服务强国的良好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围绕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分区分类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加快构建点上突破、面上提升的梯次推进格局。

图片

附: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征集令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蓝皮书课题组、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和美幸福乡村(北京)建设有限公司等相关媒体和行业组织单位,启动实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2023—2025年)》,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基地,广泛宣传各地的文明风尚、产业发展、和美乡村等典型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马培华,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十四届全国人大常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刚,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张天佐,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主席刘坚,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原农业部总农艺师、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草局原副局长刘东生等领导现场致辞,并对乡村振兴品牌节作出重要批示。

  展乡村振兴壮丽风采,聚农业强国澎湃力量!为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展示各地“五好两宜”和美乡村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效和崭新风貌,开展第三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五好两宜”为基本标准,开展以“富裕、生态、美丽、健康、智慧、平安、文明和奋进乡村”为重点内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第三次征集活动,结合联合编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评价标准》,推进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协调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征集对象和条件

  以县区级单位为征集对象。

  围绕“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经营好、乡风好、宜居宜业”的“五好两宜”的目标,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建设有效途径。

(一)党建引领

(二)产业兴旺

(三)生态优美

(四)治理有效

(五)特色显著

三、征集方式

  本次宣传征集活动面向全国,采用推荐与自荐两种方式。

(一)单位推荐征集

  各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或组成部门、中央新闻单位及其所属部门、全国及地方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可以推荐本行政区域内、联系报道过、服务范围内的示范基地。

(二)自荐征集

  可以通过自荐方式参与征集。

四、征集资料

一)文字材料

1.填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表》,推荐单位需标明并盖章。

2.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材料一份(通讯体裁,600字左右,适合对外宣传),可额外附加文字材料。

(二)图片资料

1.展示乡村产业、环境、人文、生活现状的图片一组(5-10张);

2.反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建设过程的图片一组(5-10张);

3.作品不限拍摄设备(手机、相机均可),JPG格式,每幅作品应大于2M,不超过10M。

(三)视频资料

自主选报,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MP4格式,清晰度不低于720P。电子版请于2024年3月31日前,发送到《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指定邮箱13801221307@139.com。推荐表加盖公章后发送电子版。上述资料必须真实,不得虚构和夸大。

五、征集程序

1.登记初审

2.组织初选

3.复核确定

4.发布宣传

六、联系方式

申报负责人:韩主任

电话:13801221307

邮箱:13801221307@139.com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

和美幸福乡村(北京)建设有限公司

2024年2月3日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表

申报名称

请填写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单选

£政府机关 £科研单位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 £军队系统 £个人 £其他

申报类别

 

£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人才振兴典型案例

£文化振兴典型案例

£生态振兴典型案例

£组织振兴典型案例

£社会责任典型案例

£品牌兴农典型案例

£科技强农典型案例

£名企助农典型案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

单选,最终类别可能以实际情况调整。

单位负责人

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人

姓名


联系电话

需电话畅通以便核实信息

通讯地址


推介词

25字以内,一句话概括推介案例。品牌兴农典型案例请提及品牌名称。用于乡村振兴品牌节及案例汇编,请慎重对待。参考:培育莱阳味道千亿集群,探索业兴民富莱阳路径

推介官


案例简介

请以【申报名称】为对象进行填写。

1000字以内,是专家推介评审及案例汇编的重要参考。

建议从案例背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创新思路和创新做法等方面进行填写。

案例图片

1-3张,请确保图片高清且无侵权情况。企业可上传一张高清版logo图片。

单位声明及

授权书

本单位/本人,蓝字请替换申请参加《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承诺合法有效存续,提交的信息资料真实无误。保证参加活动期间无违反公序良俗行为、无违法犯罪行为。

授权人:本单位/本人,蓝字请替换,授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为被授权人,享有相应著作权的图片(以下简称授权作品),授权事项如下:

1.授权权利及授权内容:

授权人授权被授权人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所拍摄的影视、视听节目、网络节目中;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或者被授权人关联主体的网站中;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自行或联合第三方的出版物、刊物中;以其他合理且符合行业惯例的使用方式使用授权作品。

2.授权期限和授权地域范围:

授权期限为永久,授权地域范围为全世界。本款约定是指仅在本授权书约定的范围内,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可以永远在全世界使用授权作品制作节目、出版物,也可以将含有授权作品的节目、出版物在全世界范围内永久进行发行(如在网络或者境内、境外的电视台播出),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授权人同意,被授权人就上述其拍摄或制作的影视节目、视听节目、网络节目、出版物、刊物等享有完整的著作权,有权自由使用并处分上述影视节目、视听节目、网络节目、出版物、刊物等。

授权人保证享有充分完整的权利向被授权人进行上述授权,保证授权内容不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规定或者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的情况。如存在上述情况,授权人将独立承担相应责任,如因此给被授权人造成损失的,授权人应负责赔偿。

特此授权。

申报单位/授权人:申报单位/个人,蓝字请替换

                                 签章:           

2024      

推荐单位

县处级以上单位或本地农业主管部门

单位联系人

姓名


联系电话


职务/职称


推荐意见

上述材料完整有效,符合本次征集活动申报条件,特此推荐!

推荐单位:县处级单位以上或本地农业主管部门,蓝字请替换

签章:           

2024      

申报步骤:填写表内信息及盖章后扫描为PDF电子版,将此表的WORD版本及PDF版本上传到申报入口页面,文件命名方式:【申报奖项名称+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