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实时新闻

用好关心好支农“三支一扶”队伍!农业农村部等两部门发文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4日  阅读次数:   次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用好关心好支农“三支一扶”队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为广大乡村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关心好、培养好、统筹用好支农和帮扶乡村振兴岗位“三支一扶”人员(以下统称支农人员),引导支持其主动扎根基层联农带农益农,激发释放更多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支农人员系统培育

聚焦提升支农人员服务乡村能力水平,通过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创造条件,着力提升培育针对性、增强锻炼实效性、强化帮带实用性。

(一)加大培训力度。根据“三支一扶”人员服务领域,统筹选派支农人员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等人才项目,帮助其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治理等方面能力。将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继续在乡村创业的支农人员,纳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并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

(二)强化实践锻炼。每年可择优遴选部分支农人员到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单位,进行累计不超过1个月的跟班学习、培训锻炼,帮助其拓展视野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协调选派优秀支农人员到农业服务站(所、中心)主任助理等岗位锻炼,承担农业科技推广等任务,促进其历练成长。

(三)实施导师帮带。健全完善“三支一扶”人员导师帮带机制和方式,从科技特派员、县乡农业农村部门或接收单位业务骨干中,指派专人担任支农人员专业导师,通过岗位帮带、实践指导、课题研究等方式,帮助其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基层能力。

二、加强支农人员使用支持

坚持服务乡村发展,科学设置支农人员工作岗位,拓展人才培育使用的平台抓手载体,支持支农人员更好立足岗位发挥作用。

(一)引导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实施。立足招募岗位职责,引导支农人员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当地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支农人员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农村创业园区等参与服务管理建设工作。鼓励支农人员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建设收集推介工作。指导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安排农业项目,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面向支农人员出题立项,鼓励其承担“揭榜挂帅”项目,研究解决乡村发展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二)支持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支农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结对子,引导支农人员积极主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支持服务期满支农人员立足当地乡村主导产业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对符合条件的支持其申报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三)鼓励在农村基层就业创业。鼓励服务期满支农人员在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文化旅游等领域因地制宜就业创业,强化信息服务、创业培训、技术指导、项目配套、金融保险等方面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支农人员纳入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服务范围,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需求。对留乡创业就业且带动能力强、作用发挥大的支农人员,推动按规定纳入当地引进人才目录,落实人才有关优惠政策。

三、优化支农人员服务管理

关心关爱支农队伍,加强激励支持服务,增强其履职尽责干劲,引导立足基层成长成才、扎根乡村实干担当。

(一)强化日常管理服务。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支农人员职责履行、作用发挥、期满流动等情况,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人员管理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协助农业农村部门建立支农人员台账、开展工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支农人员,按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考核激励和表彰奖励。

(二)畅通职称评审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支农人员参加农业系列职称评审,通过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适当放宽学历、年限要求,重点考察工作业绩、任务完成情况、服务基层效果等内容,对拟聘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专岗专用。

(三)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对于专业技术能力强、服务表现好的支农人员,经招募程序后纳入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范围,引导其参与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乡村产业、农业稳产保供等工作。根据基层发展需要,适当加大县乡基层事业单位对期满考核优秀支农人员的专项招聘力度,引导其服务期满后留在基层工作。

四、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三支一扶”工作全过程,在各级“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积极做好支农人员培养培训工作,推动将“三支一扶”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当地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实现人才与资源要素一体化配置。

(二)加强服务保障。要结合实际,完善“三支一扶”人员服务保障政策措施,按规定落实工作生活补贴、学习培训、社会保险等,多渠道加强关心关爱,让支农人员安心安业。

(三)加强引领宣传。加强对支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开展国情农情教育,强化为农服务情怀。采用多种方式宣传支农人员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24年2月18日

附: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征集令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蓝皮书课题组、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和美幸福乡村(北京)建设有限公司等相关媒体和行业组织单位,启动实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2023—2025年)》,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基地,广泛宣传各地的文明风尚、产业发展、和美乡村等典型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马培华,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十四届全国人大常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刚,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张天佐,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主席刘坚,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原农业部总农艺师、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草局原副局长刘东生等领导现场致辞,并对乡村振兴品牌节作出重要批示。

  展乡村振兴壮丽风采,聚农业强国澎湃力量!为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展示各地“五好两宜”和美乡村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效和崭新风貌,开展第三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五好两宜”为基本标准,开展以“富裕、生态、美丽、健康、智慧、平安、文明和奋进乡村”为重点内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第三次征集活动,结合联合编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评价标准》,推进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协调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征集对象和条件

  以县区级单位为征集对象。

  围绕“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经营好、乡风好、宜居宜业”的“五好两宜”的目标,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建设有效途径。

(一)党建引领

(二)产业兴旺

(三)生态优美

(四)治理有效

(五)特色显著

三、征集方式

  本次宣传征集活动面向全国,采用推荐与自荐两种方式。

(一)单位推荐征集

  各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或组成部门、中央新闻单位及其所属部门、全国及地方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可以推荐本行政区域内、联系报道过、服务范围内的示范基地。

(二)自荐征集

  可以通过自荐方式参与征集。

四、征集资料

一)文字材料

1.填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表》,推荐单位需标明并盖章。

2.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材料一份(通讯体裁,600字左右,适合对外宣传),可额外附加文字材料。

(二)图片资料

1.展示乡村产业、环境、人文、生活现状的图片一组(5-10张);

2.反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建设过程的图片一组(5-10张);

3.作品不限拍摄设备(手机、相机均可),JPG格式,每幅作品应大于2M,不超过10M。

(三)视频资料

自主选报,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MP4格式,清晰度不低于720P。电子版请于2024年3月31日前,发送到《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指定邮箱13801221307@139.com。推荐表加盖公章后发送电子版。上述资料必须真实,不得虚构和夸大。

五、征集程序

1.登记初审

2.组织初选

3.复核确定

4.发布宣传

六、联系方式

申报负责人:韩主任

电话:13801221307

邮箱:13801221307@139.com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

和美幸福乡村(北京)建设有限公司

2024年2月3日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表

申报名称

请填写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单选

£政府机关 £科研单位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 £军队系统 £个人 £其他

申报类别

 

£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人才振兴典型案例

£文化振兴典型案例

£生态振兴典型案例

£组织振兴典型案例

£社会责任典型案例

£品牌兴农典型案例

£科技强农典型案例

£名企助农典型案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

单选,最终类别可能以实际情况调整。

单位负责人

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人

姓名


联系电话

需电话畅通以便核实信息

通讯地址


推介词

25字以内,一句话概括推介案例。品牌兴农典型案例请提及品牌名称。用于乡村振兴品牌节及案例汇编,请慎重对待。参考:培育莱阳味道千亿集群,探索业兴民富莱阳路径

推介官


案例简介

请以【申报名称】为对象进行填写。

1000字以内,是专家推介评审及案例汇编的重要参考。

建议从案例背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创新思路和创新做法等方面进行填写。

案例图片

1-3张,请确保图片高清且无侵权情况。企业可上传一张高清版logo图片。

单位声明及

授权书

本单位/本人,蓝字请替换申请参加《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承诺合法有效存续,提交的信息资料真实无误。保证参加活动期间无违反公序良俗行为、无违法犯罪行为。

授权人:本单位/本人,蓝字请替换,授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为被授权人,享有相应著作权的图片(以下简称授权作品),授权事项如下:

1.授权权利及授权内容:

授权人授权被授权人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所拍摄的影视、视听节目、网络节目中;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或者被授权人关联主体的网站中;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自行或联合第三方的出版物、刊物中;以其他合理且符合行业惯例的使用方式使用授权作品。

2.授权期限和授权地域范围:

授权期限为永久,授权地域范围为全世界。本款约定是指仅在本授权书约定的范围内,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可以永远在全世界使用授权作品制作节目、出版物,也可以将含有授权作品的节目、出版物在全世界范围内永久进行发行(如在网络或者境内、境外的电视台播出),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授权人同意,被授权人就上述其拍摄或制作的影视节目、视听节目、网络节目、出版物、刊物等享有完整的著作权,有权自由使用并处分上述影视节目、视听节目、网络节目、出版物、刊物等。

授权人保证享有充分完整的权利向被授权人进行上述授权,保证授权内容不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规定或者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的情况。如存在上述情况,授权人将独立承担相应责任,如因此给被授权人造成损失的,授权人应负责赔偿。

特此授权。

申报单位/授权人:申报单位/个人,蓝字请替换

                                 签章:           

2024      

推荐单位

县处级以上单位或本地农业主管部门

单位联系人

姓名


联系电话


职务/职称


推荐意见

上述材料完整有效,符合本次征集活动申报条件,特此推荐!

推荐单位:县处级单位以上或本地农业主管部门,蓝字请替换

签章:           

2024      

申报步骤:填写表内信息及盖章后扫描为PDF电子版,将此表的WORD版本及PDF版本上传到申报入口页面,文件命名方式:【申报奖项名称+单位名称】。